


-
為何把“企業感受”寫進標題?主講人:孔媛 丨 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營商環境建設處副處長
-
可感、可及、可預期的政策,讓企業看得懂、用得上!主講人:楊立娟 丨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政務服務處一級調研員
-
告知承諾再拓展,企業辦事更便利!主講人:特日昆 丨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政府職能轉變協調處副處長
-
一碼檢查“不擾企”主講人:于曉瓊 丨 上海市司法局行政執法協調監督處處長、二級巡視員
-
8.0方案首提“夯實營商基層基礎”主講人:汪仲啟 丨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
-
媒體觀察助力營商環境優化主講人:高嵩 丨 上海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
為何把“企業感受”寫進標題?
如何解決“溫差”,提升企業感受,是這次8.0方案要回答的核心問題。我們體會啊,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要與企業心往一處想、勁往一處使。通過實實在在、“可感可及”的舉措,來傳遞溫度、提升感受、提振信心。
8.0方案如何將企業“可感可及”落到實處?
主要是兩條,一要找到真問題;二要真落實,要努力讓58條的任務舉措,都能夠穿透落實到“最后一公里”不走樣。
在這一次8.0方案的前期調研中,我們進一步聚焦了需求導向、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。面向社會各界廣泛征集問題和建議,一共梳理形成了189條的需求建議清單。大家關心的既有惠企政策、涉企檢查、促進公平競爭、保護企業權益等方面的問題,也有一些是在辦手續、接網絡、開發票時遇到的小痛點。企業的這些關切,我們都在8.0當中予以積極回應。
寫入文件才只是第一步,政策千萬條,落實第一條。我們將以“五位一體”的機制來確保真落實。通過開展全方位的培訓,對重點的任務事項要進一步加大督查推進的力度,還要開展第三方評價、典型宣傳和媒體觀察等等。
好的營商環境,是檢查的“無事不擾”,政策的“免申即享”,是創新涌動的園區,充滿煙火氣的街區,是國際友好的社區,是政府與企業的雙向奔赴,是社會各界的合力協同。
讓我們一起攜手,共建宜業宜居的魅力上海,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。
可感、可及、可預期的政策,讓企業看得懂、用得上!
今年營商環境8.0特別強調了“優化惠企政策全流程服務”。這個舉措有三個關鍵詞,就是打造:可感、可及、可預期的政策服務。
可感,就是政策能夠精準地推送給相匹配的企業。要實現這一點,其實并不容易,需要政策起草部門提前把申請條件精準標注,用數據說清楚。
可及,就是要簡化政策的申報流程和材料,盡最大的努力推進“免申即享”,企業只要“一鍵確認”就可以直接享受政策紅利。比如,補貼直接到賬、稅費直接減免等。
可預期,是對政策起草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也就是在制訂政策的時候,需要更加精準、科學地設定政策的申請條件,盡量減少不能量化的條件,確保企業能夠看得懂政策、用得上政策。
政務服務優化無止境。下一步,我們將持續優化惠企政策服務,不斷提升企業的獲得感。
告知承諾再拓展,企業辦事更便利!
近年來,本市大力推進告知承諾制改革。告知承諾制改革,是指申請人提出辦事申請時,相關部門一次性告知其辦事條件和需提交的材料,申請人承諾其符合審批條件,行政審批機關即先行作出決定,后續在一定期限內開展核查。
這項改革舉措,可以讓申請人更快地拿到審批結果,降低了準備材料的時間和經濟成本。
去年底,本市修訂了《上海市行政審批告知承諾管理辦法》,進一步完善了告知承諾信用管理制度,拓展了告知承諾適用模式。通過將原雙方簽章簡化為申請人單方簽章,優化事后核查方式等舉措,更好提升改革的預期性、獲得感。
今年,我們將進一步拓展浦東新區推進“市場準營承諾即入制”改革的經驗,協同推進“告知承諾制”與“一業一證”改革。探索對特定行業、特定區域準營項目,實施“一次告知、一次承諾、一次審批”,進一步幫助企業加快開業,同時也有效發揮“一業一證”中的“大證”功能,以集成式、疊加式改革為經營主體,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。
一碼檢查“不擾企”
在營商環境8.0中,提出了“推行涉企行政檢查碼”的舉措,如何解決困擾企業“重復查、多頭查、隨意查”等突出問題?
針對這些問題,我們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,全面推行“檢查碼”。“檢查碼”是執法人員在涉企現場檢查時,向企業展示的一個二維碼,它包含了檢查的任務、檢查的事項,以及執法人員信息。通過“先賦碼、再憑碼檢查、最后掃碼評價”這一套流程,實現檢查“一碼閉環”、公開透明。
“檢查碼”有三大亮點:一是“檢查必亮碼”。執法人員一到企業就得亮“檢查碼”,企業一掃就能知道檢查是不是規范、執法人員有沒有資格,有效防止隨意檢查和非法檢查。
二是“掃碼可評價”。檢查結束后,企業還可以再掃碼,查看本次檢查情況,并進行評價,進一步增加檢查的透明度和公正性。
三是“全程可溯源”。通過檢查碼,所有涉企檢查數據都會歸集到本市統一綜合執法系統,讓每一次檢查都“有跡可循、歷史可溯”。
另外,本市還出臺了規范涉企行政檢查的實施意見,針對企業關心的隨意檢查、違法檢查等問題,提出了21條措施,全面規范檢查行為,進一步助力優化營商環境。
8.0方案首提“夯實營商基層基礎”
上海優化營商環境建設8.0版首次將“夯實營商基層基礎”納入《行動方案》,特別是強調“支持街鎮營商環境建設”,這說明上海不僅關心頂層設計,也關心“最后一米”;不僅關注規上企業,也關注量大面廣的草根經濟。但是基層營商環境建設,也面臨觀念、政策、資源、能力等各方面制約。
營商環境實際上是一個生態系統,基層街鎮在營商環境建設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。我們從《行動方案》的相關內容來看,就體現出基層街鎮在工作當中的“主動性”,比方說推行“街鎮吹哨、部門報到”的工作機制,基層能及時感知市場主體的問題和需求,部門能夠及時響應和解決問題。
強調“整體性”,比方說強調圍繞特色產業發展,集成政府服務、專業服務、要素保障、場景應用、監管服務等,整合各方資源和力量,服務上爭取能夠“一門通辦”,管理上做到“無事不擾”。
凸顯“支持度”,比方說“開展反向評價”、“優化派單機制”、“建設活力街區”。讓基層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時有資源、敢做事、見成效。
我們相信通過調動基層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的積極性主動性,我們一定能夠打通營商環境“微循環”,極大提升市場主體的感受度和滿意度。
媒體觀察助力營商環境優化
大家好,我是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的主持人高嵩。去年我和一批媒體同行成為了上海“營商環境觀察員”。觀察啥呢?
在這個直播間里,已經做了十多期《優化營商環境一線實錄》的訪談節目。政府來解讀政策,企業來暢談感受,我也聽到了很多來自一線的聲音。有企業感嘆“出了門就是合作方,不要太方便!”“要不是他們的服務,我們不會待這么久”,但也有企業坦言“政策文件太多,別說看懂了,根本看不過來!”
每一家企業都有自己對營商環境的理解,他們的這些“可感可及”,也讓我越來越明晰“觀察”的意義——挖掘報道背后的故事,傾聽企業的真實訴求,推動更多的改革創新。
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。去年,一家小店在店招設計方案報審中遇到難點,有企業在尋找個別基層服務站點時感到困惑。這些問題在報道播出之后,都有了積極回應,主管部門還進行了及時的整改和全面的排摸,進而從解決“一件事”到規范“一類事”。
今年的8.0版行動方案,第一次把“提升企業感受”寫進了標題里,所有圍繞營商環境的努力,最終都是以企業的真切感受為準,態度更鮮明了。打開看,“媒體觀察員”機制要進一步完善,更好發揮宣傳和監督的作用。還有“政策解讀”,對政府各部門的要求更高了,這個“處長(科長)講政策”我就非常期待!還有“支持街鎮營商環境建設”這一章,提出有序發展市集活動,激活城市煙火氣。
你看,是不是很CITY?作為媒體人,我們老說“受眾視角”;作為企業,他們老提“用戶思維”,新的一年,企業又有哪些訴求和期待,還有哪些瓶頸亟待突破創新,咱們一起,繼續觀察!